中文

行政应诉案件庭前准备与庭审注意事项

2021-11-10
研究发展 行政应诉案件庭前准备与庭审注意事项
作者 赵文杰
作者: 赵文杰
转发
随着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工作的监督越来越严格,渠道也越来越畅通。对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诉讼,通过法院司法审查来认定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违法,以明确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已经成为社会监督政府部门行政行为的主要途径之一。


2020年全省法院行政案件司法审查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省法院共新收各类行政案件57703件,受理行政诉讼案件37245件,审结37992件,同比分别上升10.82%和3.19%;“民告官”案件增加一成,其中九成多行政机关负责人均出庭应诉。而在alpha案例数据库中以“山东省”、“行政诉讼”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搜索获取了自2018年9月4日至2021年9月4日共113425篇裁判文书。从案由分布来看,此类案件主要集中于行政类,占比89.72%,共101765件,民事、国家赔偿、执行以及刑事类的行政诉讼案件相对较少。从行业分布来看,行政诉讼案件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及房地产业,分别占比28.98%和18.79%,除此之外,在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也有涉及,分别占比9.27%、9.23%、6.73%。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律师,如何做好行政应诉工作?文康(城阳)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赵文杰为大家分享行政应诉案件庭前准备与庭审注意事项。


一、行政诉讼初认识


1. 什么是行政应诉?


要了解什么是行政应诉,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受理、审理并作出裁判的活动。简言之,行政诉讼是人民法院适用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行政应诉,就是在行政诉讼案件中,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积极参加诉讼,履行举证职责,参加开庭审理,发表质证、辩论意见等,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的活动。


2. 行政诉讼的基本特点


(1)行政诉讼是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

(2)行政诉讼是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3)行政诉讼当事人地位具有特殊性



二、掌握行政诉讼工作的必备基础知识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要想做好行政诉讼工作,首先要掌握好牢固的基础法律知识。宪法、立法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及复议法实施条例、民事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系列文件、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等等,这些都是入手行政诉讼案件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事不凝滞,理贵变通”,单单掌握基础法律知识可能不能解决个案,如何去认识和分析一个法律争议,还需要灵活变通,关注工作中涉及到行政争议的部门法,深入部门法领域。例如,涉及药品许可,那就通过药品管理法来解决;涉及广告领域的处罚,那还要去查找广告法。所以说部门法的适用在个案的纠纷中是至关重要的,仅仅掌握了基础法律知识就想准确分析某一个法律争议的走向是远远不够的。

三、做好行政应诉的庭前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之仗


1. 预测诉讼结果。


一个优秀的行政应诉律师,应当具备准确预测行政诉讼结果的能力,这关系到下一步如何确定应诉策略,这也是行政诉讼案件的特殊之处。


2. 确定应诉策略。


应诉策略有三种:程序抗辩、实体抗辩、程序加实体抗辩。一般来说最保险的是程序加实体抗辩。如果实体百分之百败诉,就找程序抗辩理由试试,慎用单独程序抗辩。


3. 全面收集证据。


证据收集包括程序的和实体两方面。先按照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筛选证据,再按照关联性、合法性二次筛选。


4. 全面查找法律依据。


行政应诉主要向法院提交四个方面的法律依据:一是证明有法定职权的依据;二是程序合法;三是作出处理的依据;四是认定事实的法律依据。


5. 重视原件材料。


庭前充分准备,一是充分了解案件前因后果;二是原告跟行政机关对抗,从心理上不平衡,所以证据的真实性要求更高。此外,在诉讼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原件材料当庭出示。

四、行政应诉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 注意做好政府部门工作。


行政机关对应诉可能会有本能的抵触,作为代理律师,要让政府机关了解到应诉本身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政府有纠纷通过法院解决,法院裁判政府机关行政行为合法,这样行为的效力是经过司法的检验,实际上能更有力的树立政府的权威。


2. 注意应诉的基本礼仪。


作为行政机关的代理律师,要树立的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形象和应诉形象,有四个要点:一是正式着装;二是充分准备;三是语言文明,法言法语;四确保观点的权威性、准确性,不披露、不炒作、也不被炒作。


3. 注意法庭上的陈述主体,仅向法官陈述,不要试图说服原告。


4. 注意法官询问。


庭审过程中要注意法官的每一次询问,这关系到法官对于案件的整体了解和裁判思路,很可能影响最终的判决结果。例如,被告对自己作为被告及原告是否有资格是否有异议,这与后面的对行政行为的程序抗辩有哪些理由,实质是一个问题,如果误答或不回答可能会承担不利后果。


5. 注意把握全面答辩原则。


所谓全面答辩就是对于原告起诉内容跟被告答辩内容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的,原告没提,法庭也会依职权审查,因此要向法庭全面的说清楚。


6. 注意提交证据须全面。


这是比较核心的环节,必须提交作出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全部证据,程序证据和实体证据应当全部出示。


7. 注意法律适用要准确。


特别是应当注意准确列明所要援引的法律条文,应当具体到哪条哪款。司法实践中,即便法律适用结果正确,但因援引的法条不完整,常会被以法律适用错误判败诉。


微信截图_20211110152041.png



微信图片_2021111015104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