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文康25周年特辑 | 我总要想的多点,做的再多点!

2020-06-05
文康资讯 文康25周年特辑 | 我总要想的多点,做的再多点!
作者 纪晓
作者: 纪晓
转发

编者按

“我是文康最可爱的律师!”在文康微信工作群里,纪晓调侃着给自己定位。这位可爱的90后律师多才多艺,曾一路唱进了文康好声音决赛,还曾登台表演诗朗诵,凭个人魅力成功圈了一票“粉丝”。

别看平日有点“小贫”,纪晓骨子里有着法律人的专注与执着,同事喊他一声纪师傅,他会觉得肩上责任又重了;交到他手里的事,他会用尽全力去办,担起这份信任。加入文康四载,身为老员工的他,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变得更稳更踏实,已成为团队中独当一面的青年律师。本文,他分享了初入律所时的心历路程——



“你连冻结了多少钱都不知道吗?!”

我们老大对我横眉冷对,有些气急败坏的味道。我深度怀疑他没有把本子扔我脸上,是克制的结果。

想想也是,一千三百万的标的额,任谁都不能接受在几个月都没有结果的煎熬后,再听到一句保全到多少钱都不知道的话。记得整个对话过程中,我的脸上还带着点微笑,尽管这绝对是礼貌和尊重。

那是我自己操作的第一个执行案件。

从3月份开始,我就一直联系着法官,希望能够把我们的这个案件往前排,虽然执行标的大,但是被执行人是个大企业,这些想必足够给得出来。不过,碍于承办法院办理案件数目实在庞大,我便一等再等,直到5月中旬,等到了法官打来的第一个电话。

那一刻,我的心情就像是孤儿院被收养的人选中的孩子,庆幸万分。

了解了案情,法官说帮着转到查控中心看看。第二天,他回电话说,查到一个在福州的账户,账户里有一百多万元,不过上面已经有一个冻结。我想了下,似乎一百万也还行,没往深处想就汇报。幸亏案件工作组的律师经验丰富,第一时间回信说:这么大的企业,在本地能没有账户么?

于是我又和法官联系了好几回。好在法官好脾气,没觉得当时我这个小律师毛毛躁躁,还跟我透了个底:“查到一个账户里有不少钱,但是我先不告诉你控制到多少,因为查控中心那边还没给我一个准确的数。”

那我该怎么跟领导汇报呢?偏偏这个时候,我们领导专程来找了我一回,然后我很老实地说了句:“保到了钱,但具体是多少钱不知道。”

然后,就有了文章最开始的那场对话。
再然后,就有了之后我死乞白赖地求法官一起去趟南京的行程。

640.webp_副本.jpg


在2018年夏天,揣着满心的忐忑,又带着各路人马的期望,我去了南京。那是马上要进梅雨季的南京,烈日高挂但仍然潮湿,有点像加过温的青岛。这让本来心里就很焦灼的我更加烦躁。

临出发时,法官给我拿出来一摞纸,神神秘秘地指了个数字给我,说“这个数是对的”。我一看,心里一乐:讲道理,这事成了啊!但是,因出行前几天的纠纠结结、反反复复,直到站在秦淮河畔的银行门口,我还是把心放在嗓子眼里,免得到时候万一真看到那几个数字少了几位的时候,下沉幅度太大,让我当场跪下。

好在账户里钱的确是有,数额也够,我们当天下午干完了活。当时,我感觉南京简直就是我的福地!

我内心欢喜爆棚,可又在喧闹的江南贡院牌坊下,不禁冷汗直流。

640.webp (1)_副本.jpg

在没有了萤火虫的夜里,我站在桃叶古渡的沿口,看着脚下溶掉六朝金粉的秦淮河,思绪万千。比起二十几年前来过的南京,秦淮河的水草茂盛了不少。那时,似乎只要自己疯玩着跑得飞快,就可以裹挟着每天好玩的事情,把它们都留在身边。可是现在回想,似乎我跑得也太快了,把童年岁月也都落在了身后。

河水川流,在岸上观景,总归是差了点意思。人从小被保护着远离危水雄山,得着庇护,可慢慢地也会被卷在水里随波前行的,谁都避不开。所以,每个人都在下功夫,或有信仰或有崇拜,坚持着去找一个“形如日中景,心如天上月”。

640.webp (2)_副本.jpg

做人做事,其实都一样。与其被推搡催促着前行,不如自己主动多想点、多做点。

其实,我工作后第一次远途出差,是2016年去攀枝花,同样是受他人安排去办事情。抱着游山玩水的心态,我走过翻涌奔腾的金沙江,驶过泥泞险峻的山路,走了这辈子都不想再走的崖畔急弯,去到了“民族一家亲”的大凉山。原本预期能冻住的十万块钱,最后我们看着账户里的一千五百块钱干瞪眼。我觉得法官的心态一定崩溃了。

640.webp (3)_副本.jpg

后来,我还去了丽江,想着与之一山之隔的攀枝花,这边漉雪千重、终年不动,那边满山青黛、郁郁葱葱,脑海里也会响起一句“我所知最美的裁决,是夏有飞花,冬有飞雪”各种各样的曲调歌词。山脉连绵,河水续延,两处都是似乎能触到天空和云层的地方,可是终归是不一样的。

640.webp (4)_副本.jpg


人亦如此,就像律师在做案子时是这样的人,在饭桌上是另外一种样子,在家里当然又是不同的样子,可这明明是一个人。“原来有这样多面的人,可能人人都是这样的人。”

一个人怎么做、怎么说、怎么与人相处,都是自己选的,既然选好了,就该多做事。

我想,一个人所坚持的道理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接受,那些在别人看来不讲理的人,会付出更多代价来支撑他人眼中的不讲理。并不是道理不对,无非是立场不同。这是别人看待自己的观感,也正是自己要多想一点的契机。

做人做事都一样。如果这个道理和别人讲不到一起,那便换另一个,总会有一个道理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从那一刻起,就再多做点呗!

当时去南京的那个案子,最终,钱回来了,但是又被对方用一个新诉保在了法院。因为对方想得很周全,把审判庭做的保全裁定做在了我们去扣划的前面,所以,等我们把钱带回来了,这份裁定才送到执行局,上面还清清楚楚写着:把我们扣划的钱保全在执行局账户内。

终究是我们落在了对方的技术后面。这笔钱离开了南京到了青岛,可是也没到我们手里。

跌宕起伏,当年江南贡院牌坊下的冷汗没有白流。

或许我的道理还没有全对,但我还是服。路还很长,便是身不由己,我依然要做好人、做成事。尤其是,当别人沉甸甸的那份信任给了我,我会用最大的力气,挑起要担的责任。


640.webp (5).jpg